-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古DNA技术解悬棺源头之谜
2020年6月8日
由于存在大量未解之谜,古老的悬棺葬习俗也包裹着厚厚的神秘色彩。最近,国际权威期刊《iScience》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为人们揭晓悬棺谜底开辟了新的视角。 悬棺葬习俗的最早族群到底是谁,长期存在争议。在最新研究中,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泰国艺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术,对来自云南昭通威信和盐津、广西右江流域百色市华村和泰国邦玛帕地区,年代在2500年前至660年前的13个悬棺葬遗址、共41个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明团队发现,基于线粒体中遗传物质单倍型分析,来自云南的悬棺样品高度多样化,在9个个体中,检测到8个不同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谱系,而泰国北部悬棺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并且,来自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与泰国北部的悬棺葬人群具有相同的谱系,这表明他们具有密切的遗传联系。 这一研究结果也符合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南方起源并向南流传到东南亚的观点。另外,亚洲不同地区的悬棺葬人群之间共享少数的母系遗传世系,表明不同悬棺葬人群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课题组把遗传学分析结果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的证据相结合,推测悬棺葬习俗约在3600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如武夷山地区的百越族群中,他们是现今民族众多的侗傣语系族群的先祖。(摘编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