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让网约护士安心上门
2023年5月15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谭钧铭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资深护士吴秀娟接到“网约”后,忙着为83岁的慢性病患者唐奶奶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唐奶奶患有肝胆管结石,在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需要定期护理。据湖南省卫健委介绍,目前,湖南省约有1万名网约护士,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 有病去医院,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一些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来说,不要说是出门,就连下楼都存在不小的困难。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由于子女以及护工并不具备专业护理知识,上门医护有望成为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有益补充。 网约护士上门由设想走入现实,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有助于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便利。 网约护士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推动网约护士发展上,已有顶层设计。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在首批6省份启动试点;次年,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份,要求其他省份原则上至少确定1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在互联网经济中,如何协调便利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各地的试点工作探索情况来看,网约护士在切实解决医疗需求的同时,关于这一模式的安全问题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已不必多言。而对护士来说,不仅要承担在院外提供医疗服务的风险,加之从业者大多是女性,需要单独上门也肯定存在一定的顾虑。 事实上,《“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已经提及了不少风险防控措施,如要求服务对象上传身份信息等资料进行验证,为护士提供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购买相关保险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网约护士的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医疗,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立足实际,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化解网约护士的顾虑,本就是呼唤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前提。让白衣天使安心上门,才能让家中的病患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