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抢走中国多少文物

2023年5月15日

    近日,由日本有识之士组成的“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在东京组织集会,呼吁日本社会正视和清算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文化侵略罪行,返还战争期间从中国掠夺的文物。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究竟从中国抢走了多少文物?

    文物劫掠设有一系列机构

    日本对中国文物的觊觎由来已久。甲午战争开打不久,日本宫中顾问官兼帝国博物馆总长九鬼隆一就起草并下发了《战时清国宝物搜集办法》。

    日本设立的一系列相应机构也说明,其对中国文物的劫掠,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这些机构,有的直接设在军队内,如军队文物搜集员;有的则是政府主办的官方组织,还有一些半官方组织以及日本扶植的汉奸组织等。这些机构包括:

    “满铁调查部”  1906年设立于中国东北,共在中国掠夺各种珍稀图书70余万册,拥有完备的文献文物搜集与收藏系统。

    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  1925年在北京成立,专门搜集和整理中国文化界动向和情报。

    (华中)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  1937年12月攻占南京前夕成立,专门负责劫掠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图书文献。

    其他的还有东亚同文书院、东方文化研究所、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等,虽然称呼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是日本伸向中国文物的爪牙。

    各色考古队盗掘无所顾忌

    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相对温和的手段是盗掘。比如在日本声誉极高的大谷探险队。1902年至1914年期间,探险队在大谷光瑞的带领下三次深入中国境内,名为考古,实则盗窃历史文物。大谷光瑞等人在中国西部地区先后窃取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较突出的是9具人体标本和5块方砖形彩墨书墓志铭。这批文物部分被盗运到日本京都恩赐博物馆。

    抗战爆发后,在沦陷区内,日本各色考古队更是无所顾忌。1933年6月8日,以原田淑人、池内宏为首的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队,发掘了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宫殿遗址,获得了大批珍贵的渤海遗物。1935年和1939年,日本考古队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寝陵等地发掘了珍贵文物,阿保机夫妇的玉册残简被盗运至东京。1936年起,东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等,开始对中国南北响堂山、龙门石窟进行调查,从中国陆续取走了有关龙门、云冈的石窟资料5600件,石刻资料8000件。这些文物,目前仍保存在该所东洋文献中心。

    进行拉网式层层搜查抢劫

    相比于盗掘,日军更习惯去抢劫。早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日军跟在欧美列强后面,趁火打劫也捞了不少好处。到日军全面侵华时,其洗劫文物的行为则到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地步。

    日军每攻占一处,“文物搜集员”便在日军的保护下组织力量对文物典籍进行抢掠。之后由日本国内的许多专业组织来进行第二、第三次劫掠。这些人大多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对占领地的文物进行拉网式搜查。江苏无锡县立博物馆内金石、雕刻、书画等两千多件文物被日军洗劫一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内文物、标本被日军多次“光顾”。河南省立博物馆被日军占驻,文物和拓片碑刻被掠夺难以计数……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损失调查工作。经过各地查报,“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汇编形成了《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根据该目录,中国战时被劫或遭毁的公私文物总计3607074件另1870箱。这类数据并不能反映中国战时文物方面的全部损失。很多古籍、古迹的损毁,是无法用单纯的金钱来衡量的。(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