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揪出国人饮食致病缺陷

2023年5月22日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份国人饮食分析情况。研究显示,全谷物、水果和蔬菜这3种优质食物摄入不足,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民营养周(5月第三周)期间,各地相继发布了一些大数据调查报告。从相关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的口味偏好,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摘编自《北京青年报》《杭州日报》《武汉晚报》)

    3种优质食物普遍吃太少

    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按地域分析,华北地区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最高,西南地区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最低。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建议,平时做饭时可将全谷物、杂豆等混合白米熬粥或煮饭,减少吃白馒头、白米饭、面条等精制谷物的次数。

    国人的水果摄入量也严重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应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此外,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多吃蔬菜的好习惯,但在种类的选择上却存在误区,餐桌上的菜品以土豆、山药、芋类等根茎类蔬菜为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蔡东联认为,薯类应该算主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蔬菜。

    江浙人吃得并不清淡

    很多人都以为江浙人吃得很清淡,“江南饮食”模式(以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代表的一种膳食模式)也备受营养界推崇。不过,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江浙人或许吃得并不算清淡。

    抽样调查显示,以杭州人为代表的江浙人存在专一(食物种类少)、肉食主义(吃肉多)、重口味(食盐摄入量高)等饮食缺陷。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章红英表示,真正的“江南饮食”模式要做到“五多三少”,即多吃白肉(鸡、鸭、鹅、鱼)、适量多吃点坚果(平均每天10克左右)、多吃粗粮、多吃果蔬、多蒸煮(日常做菜可尽量使用清炖、清蒸、白灼等方式)、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甜腻食物、少吃精白面粉做的食物。

    口味偏好对健康有影响

    相关调查还显示,不同的口味偏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比如北京、东北、海南等地的居民对油炸烧烤食品更偏爱,因此,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较高;东南沿海、北方大城市的居民爱吃甜食,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医师刘中兴表示,口味还可反映五脏健康。比如,偏好酸味的人要注意保养脾胃,中医认为,酸味吃得过多,会有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一系列脾胃问题。偏好苦味的人,或许是心火旺盛的表现,这类人常伴有失眠多梦、口角生疮等不适,建议平时可吃点红枣、金橘等养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