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方子“治疗”看病难

2023年6月1日

    长期以来,看病体验差、等候时间长受到患者普遍吐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提出20条具体重点举措

    运用人工智能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方案从患者视角出发,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提出6个方面共20条具体重点举措。

    根据方案,将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做好就诊环境适老化改造

    在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方面,方案要求各地: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推行实名制预约,加强退号、失约管理,严厉打击“号贩子”;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在提升患者门诊体验方面,方案要求各地:再造门诊流程,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简化需要多次门诊诊疗、护理的流程,减少无序流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数字鸿沟”等问题。

    在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方面,方案要求: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分级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

    全面推进数据互通共享

    在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方面,方案要求各地: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

    在提升患者诊后体验方面,方案要求: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等。(摘编自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