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下乡知青把牛棚当“别墅”
2023年6月5日
1970年济南市开展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我随着济铁一中的同学下乡到鲁西农村。农村冬天怎样度过,这是摆在城市青年面前的一大难关。知青屋是老式板门,没有玻璃,木窗棂子上糊着报纸。到了11月,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一切成了冰冻世界。 争取睡牛棚的机会 当地农民都是灶炕相连,做饭的时候烟火顺便烧暖了土炕,晚上睡觉也就不冷了。知青有专门的伙房,一人一张木床,显然抵御不了寒冷的冬天。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生产队牛棚里去了一趟。一进门,觉得有些异样,暖风在脸上轻轻拂动,不一会儿,紧缩的膀子松开了,浑身越来越热乎。仔细观察,原来这里有十几头牛在吃草,时不时地喷着响鼻。它们的喘息就是一个个暖器呀,地上还有一摊摊牛粪,也在冒着热气。另外,屋里还有一口大锅,煮着热气腾腾的棉饼、豆饼,炉灶里的烟火通过一个火炕烟囱正往外排,用手一摸,火炕是热的。我当即断定:这是全生产队里最温暖的地方。 要想睡这样的“别墅”,首先要取得饲养员的同意,我知道他晚上不在这睡,只半夜里来给牲口添草料。经我好说歹说,他勉强同意让我睡在这里,我心里一阵激动,晚上终于可以睡个暖和觉了。 大家一起挑灯夜读 我悄悄把被褥从知青屋搬到牛棚,好朋友玉伟也扛着被褥追来。当晚,我们睡在牛棚竟然失眠了——炕太热了。后来,女知青陈平发现了我俩的“别墅”,她领着几个女同胞和大黄狗一进门就点着我的鼻子说:“好啊!大韩,你也真够可以了,放着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不叫我们啊!”玉伟替我圆场说:“他连我都不叫,不是怕住牛棚不好听吗?这下好,人到得都差不多了,现在,咱们知青就开会吧!” 借着这个宝贵的“会议室”,我提议说:“现在农村姑娘、小伙有不少高中生,而我们却只是初中生。听说以后大学可能要重新招生,如果利用好这个牛棚,大家提高一下文化水平,兴许能赶个末班车。”说干就干,知青们回老屋纷纷拿来了课本,在牛棚微弱的油灯下挑灯夜读。你不会的我教你,我有难题你帮我解答。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就半夜了,女知青们才恋恋不舍地和大黄狗一块儿回家。 又搬回知青点 有一天,陈平突然对我说:“你和玉伟上牛棚去住,剩下的男生也上油坊了,谁想过女知青的安全?最近屋外面闹动静,好像有个人影晃来晃去,看来不怀好意。” 我吓了一跳,回到牛棚搬着被褥就要回知青屋。玉伟愣住了,问我怎么回事,知道原因后,他也急了,当晚我们就搬回了知青屋。晚上,我俩熄了灯,床边放着棍子准备着,就等流氓上门。可是一连过了几十天,也没有等到流氓的到来。 到了春天,再也没有必要回牛棚住了。我问陈平:“怎么一直没有抓到那个流氓呢?奇了怪了!”陈平嘿嘿一笑:“我要是不说有流氓,你能从牛棚里搬回来吗?”(山东济南 韩济生 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