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回升,有人砸500万买入

2023年7月20日


    7个月时间,10万元赚了2300多元,折算下来超过大额存单3.3%的年化收益了。随着理财收益回升,杭州的郑女士考虑要不要再买点银行理财。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部分理财产品收益回暖的背景下,近期,部分投资者把目光重新投向银行理财产品。

    40万理财产品赚了2.5万元

    看着最近理财收益曲线不断爬升,郑女士表示,去年年底,她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曾一度出现过亏损,好在最近几个月,回升速度很快,半年时间,10万元赚了2300多元收益。郑女士说,之前一直是选大额存单的,但接下来大额存单陆续面临到期,再买的话收益很少有超过3.3%的,所以她考虑分一部分资金买入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无独有偶,杭州的陈先生近期也收获了不错的收益。陈先生买了某城商行的40万元理财产品,目前已浮盈超过2.5万元。“我是2021年10月底买的,1年8个月赚了2.5万元,折合年化3.8%,感觉对理财产品又有信心了。”

    银行主推低波稳健产品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大家依然存在“保本保息”的心理预期,青睐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倾向于将银行理财作为储蓄的替代品。

    某城商行理财经理透露,今年以来,该行每周固定发行的一款固收理财产品受到追捧,早几天,该行钱塘支行一天之内卖出1000多万元,其中一位客户就买入500万元。这位理财经理认为,这款理财产品主要是配置近50%非标资产的低波动稳健类产品。目前恒丰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都在主推多款低波稳健产品。

    与此相呼应的是,为了招揽客户,近期多家银行打响了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已有包括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十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费率调整公告,超30只产品下调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甚至调降为0。

    股债震荡会影响理财收益

    虽然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升明显,但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购买产品前要仔细考察风险,并根据个人经济情况以及投资理财需求,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由于债市走牛,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产品收益表现良好,尤其是固收类产品整体收益水平较高。但股市、债市可能再次发生短期震荡的情况,理财产品波动可能成为常态。”杭州某国有银行私行部资深投顾表示,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收益预期,并重点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主要从产品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历史净值波动等方面考察。

    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表示,对风险偏好低且流动性需求较高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替代性的理财产品,比如现金管理类理财、最短持有期类产品、投资同业存单等低波动产品。(摘编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