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马王堆:挖防空洞蹿出蓝色火球

2023年7月20日

    1971年冬,借战备之机,解放军366医院决定派一支队伍在马王堆的两个土包下面挖掘一个大型防空洞。然而,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推进,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地洞蹿出火球

    366医院派出的部队官兵在马王堆土包下差不多掘进20多米后,地下出现了赭红夹带白点的花斑土,越往深处掘进越坚硬。当战士们费了好大劲终于穿透红土层时,一块又一块的白膏泥被挖了出来。

    院务处长闻报下令停止挖掘,让两名士兵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士兵拿起钢钎对准花斑土钻了约半个小时,当钢钎最后一次从花斑土中抽出时,钻孔里突然“哧”的一声冒出一股气体。当时,院务处长斜倚在洞壁上划着一根火柴准备点烟,香烟未点着,火种却与从钻孔里冒出的气体遭遇,随着“砰”的一声,一团蓝色火球在空中爆响、燃烧起来。院务处长说了句“大事不好,快跑”,大家在极度惊恐中跑了出来。

    院长听报后严肃地说道:“现场官兵立即撤离该区域,并做好战备工作。立即报告军区司令部,建议火速派工兵团前来医院,用探雷器进行勘探。”

    经过审慎勘察,工兵团最富经验的一个工程师认定此处是一座古墓。

    是回填还是发掘

    12月30日下午3点,正在值班的湖南省博物馆革委会副主任(副馆长)侯良接到发现墓葬的电话。他的第一个感觉是:完了,这座古墓遭到了破坏!

    侯良立即将身边的老技工张欣如与年轻的业务人员熊传薪叫过来,三人急如星火地向马王堆赶去。

    三人来到现场,见挖开的洞内仍有气体从孔内冒出。侯良说:“我到医院去借个氧气袋,看能不能收集些气体回去研究。”当侯良拿着氧气袋重回洞中对准钻孔收集时,气体已极其微弱,收集未能成功。这个失败,成为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后,科研工作中的一大遗憾——墓中那闻名于世的女尸以及保存完好的文物都与这神秘气体息息相关。

    几个人走出洞穴又到另外一个洞中观察,虽不见有气体冒出,却已是凌乱不堪。洞中底部的土明显不是原生土,而是墓坑填土,东壁发现一处椭圆形白膏泥。张欣如用自带的锄头挖了几下,很快发现了木炭。再挖下去,又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硕大木枋。见此情形,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说:“这是一座墓,与刚才发现的那个墓并列,看来这下面是一个墓群,可能宝贝还在,了不得啦!”

    第二天上午,侯良找来革委会几个成员说明了情况,提出:“马王堆古墓已被发现,是回填还是发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如果要发掘,就要严格按照田野考古程序,先上报中央和省里,批准后再组织科学发掘。

    确定发掘位置

    当天下午,侯良打长途电话找到湖南省博物馆馆员高至喜,高至喜此时正在北京故宫帮助国务院图博口进行出国文物展览筹备工作。侯良把发现马王堆古墓的情况向高至喜做了说明,并说有人认为,此处是汉代长沙王刘发或其母唐姬和汉景帝之嫔妃程姬之墓,让其速向国务院图博口文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冶秋汇报请示可否发掘。

    高至喜很快找到王冶秋做了汇报。王冶秋听后干脆地说:“那就发掘吧。”

    1972年元旦刚过,侯良带上5名工作人员来到马王堆,此行目的是对马王堆做一次全面调查,确定发掘位置。1972年1月16日上午10点32分,随着侯良刨下第一铲土,一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拉开了序幕。(摘编自《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