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未必闲

2023年12月7日

    □湖北咸宁  程应峰  59岁

    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名利干扰的人生状态。

    四川乐山的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不以功利为目的,这些事物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洒脱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

    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有洒脱心境的人都能被感动,被打动,事事时时处处都能体会人间暖情、生活妙境。我曾在书上读到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爱日常的琐事,云之光、竹之摇曳、群雀之噪鸣、行人之容颜——从这一切如常琐事里,体味出无上的美味。”

    一日,路过一室,听一人邀另一人喝茶,另一人推托说:“家中有事,我一直放心不下,改天我约你吧!”作为旁听者,从这句话,我顿悟出一个道理:心念他物,不能放下,是做不好想做要做能做的事情的。红尘之中,名利、恩怨、毁誉、得失……这些有关痛痒、压在心头上的东西,如若都能放下,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闲境”?然而,大凡世人,都是在名缰利锁下生活着,挣扎着,日子过得疲乏,身心奔得踉跄,心底缺少明朗,生命之中总有一些缘,一些结,无从了却,无法放下。正因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闲”才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怪不得南怀瑾有此感叹:“能享受寂寞,享受无聊的人,就是无可争议的大丈夫了。”

    倘若能以半日之闲,徜徉在初冬的暖阳里,随心摘一片飘红的树叶,用心细察叶片的经络和丰富的色泽,顿生几分愉悦和欢喜,人生的至美也会随之悠然而至。忙里偷闲,闲自心生。有心,即有闲;无心,即无闲。置于清净之境,自得清闲,不在有事无事,而在有心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