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胰腺发病隐匿,糖友要当心
2023年12月7日
近日,“每年体检38岁男子被查出胰腺癌晚期”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每年都会体检,平时还热爱运动,怎么会被癌症盯上?这种疾病到底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又容易“盯上”哪些人群?(摘编自《合肥晚报》《湖南日报》) 男性发病人数比女性高 “最近我们发现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例,是一位52岁的男性,起初他觉得上腹部隐隐疼痛,一开始没有在意,但是症状逐渐加重。”安徽省合肥市二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军介绍,这名患者在做了B超以后,发现胰腺部位有一个低回声的占位,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是一个肿瘤。“虽然从出现症状到手术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但是肿瘤已经侵犯了后面的大血管,没办法根治了。” 张军表示,从这两年科室收治的病人情况来看,相关患者有一定的年轻化趋势。“前两年,患者多是65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这两年出现了不少40—50岁的病人。”从总的胰腺癌发病人群来看,男性发病人数比女性要高。此外,除了胰腺癌外,肝癌、胆囊癌等疾病也呈现起病隐匿、进展很快等相似特征,需要引起警惕。 慢性病患者易被“盯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刘付宝介绍,胰腺癌起病比较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等找到幕后真凶,往往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初诊为胰腺癌且最终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仅约20%。因此,胰腺癌给人一种防不胜防、无可奈何的直观印象。 “究其原因,与胰腺这个器官本身的隐匿性有一定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副主任贺卓介绍,胰腺是深藏在人体左上腹最深处的重要器官,是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虽“隐藏很深”,但“极为重要”。 刘付宝表示,多种危险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不良习惯如吸烟、高脂饮食、肥胖等;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也可诱发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病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外,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其中,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早期端倪要引起重视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胰腺癌虽然起病隐匿,但是仔细观察也可发现一些端倪。”刘付宝介绍,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会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体重减轻等表现,还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这些早期症状与胃肠道的症状有不少相似之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胰腺癌的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皮肤巩膜黄染,并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等。 普通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每年的定期体检对于胰腺癌的早筛格外重要。常规体检项目分为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临床上CA19-9是诊断胰腺癌应用价值最高的标志物,可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