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王震组团去深圳“拓荒”

2023年12月7日

    1979年末,当不少人还在为开办特区激烈争论之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却在思考如何对深圳特区这个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给予支持。一向注重实干、雷厉风行的他,于12月11日南下深圳考察。

    深圳之行“有备而行”

    王震此次深圳之行是“有备而行”的。1978年11月,王震率团访问英国后语出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11月26日,王震返京,参加了已接近尾声的中央工作会议。他在西北组发言时说,“我1957年、1974年先后到过日本,今年访问英国,路过瑞士等国,看到他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很高的”,他提出可以在平等互惠、互通有无的政策下,搞补偿贸易、合资企业等。不少同志称赞他“这个炮放得好”。

    王震是分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他认为国防工业集中了国家很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尖端技术,支持特区建设责无旁贷;同时国防工业也需要设立一个对外窗口,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发展。他和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在深圳特区开辟窗口,开办军工企业对外贸易,在支持特区建设的同时,促进国防工业发展,实现双赢。

    南下考察团阵容豪华

    1979年11月,王震先派国防工办副主任王辉带队,组织各有关工业部副部长到深圳进行了半个多月实地调研、论证、选点,商定了在深圳设点的初步方案。听取专题汇报后,王震决定亲自出马,带领由洪学智及国防工办系统的三机部(航空工业)、四机部(电子工业)、五机部(兵器工业)、七机部(航天工业)、八机部(战术导弹)等5个部20余位正副部长组成的阵容豪华的考察团南下深圳。

    当时,深圳还是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新成立的深圳市委就设在原宝安县委所在地新园。市委招待所十分简陋,食堂是用铁皮刚刚搭建起来的简易建筑。王震带着20多位正副部长就在这个简陋的招待所住了下来。白天,王震跑遍了深圳的荒山野岭和海边滩涂,调查了解情况,为深圳特区的创立出谋划策。晚上,他就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抓紧时间开会,研究参与深圳特区建设的工作,一方面帮助各部各公司确定发展方向、筛选优先项目、调配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向深圳市领导介绍国防工办各工业部的军工企业在深圳开设窗口、设点扩大对外贸易的意向。

    “央企八大金刚”各显神通

    返回北京后,王震雷厉风行地为深圳抽调了100多名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这批专家为深圳的地质勘探和最初的城市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王震的大力协调下,促成了第一批国防工办系统部级单位到深圳投资办企业的大项目。遵照王震的指示,国防工办各工业部调集精兵强将登陆深圳,带来了第一批人才、资金、技术,成为中央部委、全国各省区市中最先到特区开辟荒地、投资兴业的生力军,第一批央企大项目为深圳特区最初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三机部所属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率先成立,先后开办了南航电子厂、航空精密模具厂、深圳航空铝型材厂,成为在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早奠基者之一。接着,四机部、五机部等部所属桑达、华能、北方、先科等一批大公司也陆续在深圳安营扎寨,投入大规模开发。这第一批被王震调来的军工人,被喻为深圳特区的“拓荒牛”。

    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国务院有关部委相继组成工贸进出口公司落户深圳,呈现出“央企八大金刚”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壮观场面。这些当年落户深圳的央企,如今仍是深圳发展的支柱。(摘编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