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懂感恩的人必有厚报
2023年7月24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谭钧铭 从山东济南到甘肃定西,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视频会面 ,让人们为这份双向奔赴的善意所感动。这场会面缘起于某公益项目近日收到的一个特殊求助: “我们想找到好心的山东爷爷王洪利,孩子们今年都过本科线了,老二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想给老人家报个喜。” 求助人是甘肃定西的姜银霞。此前,王洪利老人在看到“甘肃单亲母亲靠理发养活三胞胎兄弟”的故事后,与这个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每个月给每个孩子100元钱,每年就是3600元,连续资助了两年。 屏幕的一端,姜银霞向老人汇报了这个好消息,并感谢老人曾经的慷慨解囊。屏幕的另一端,99岁高龄的王洪利老人听说他曾经帮助过的三胞胎过了本科线,都能上大学了,不禁开心地大笑起来。每个月每个人100块钱,单以捐款的数额而论,并不算动人心魄,但这种不忘恩情的态度却格外暖心。老人献出爱心,受助家庭回馈感恩,观看视频的网友们共情温暖,善良在此刻回响,善意在不断流动,人们共同见证了爱的传递。 老人做好事不求回报,捐助之后拂衣去。受赠者不忘恩情,时隔多年来报喜。这个美好的故事到此并未完结,通过“励志学子追梦计划”,三兄弟获得追梦奖学金,帮助他们走入大学校门。三兄弟对于未来都有着自己的规划,老二将在清华大学就读机械航空与动力专业,带着爱心与祝福踏上理想之门与未来之路。相信他们在承载着这些爱意的同时,会更有向前的动力,终有一天会从受赠者变为赠与者,在学成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于捐赠者而言,尽管付出并不是为了求取回报,但付出能够被人记得,始终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如此便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让人世间流动爱与温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参与公益助学的银发身影,希望这些善意被看到,愿爱心皆有回响。